深海法
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是浙江台州湾的一个小岛,英雄的一江山岛,因一场胜仗闻名中外。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已成为一座永恒的丰碑,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来到浙江台州,走近这座小岛,探寻那段壮怀激烈的岁月,了解那激励着一代革命先烈创造的“不畏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一江山精神”。
初登一江山岛
3月2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码头,准备乘船前往一江山岛。此时,远处的海面笼罩着一层薄雾,略带腥味的海风打在脸上,给人带来了几丝凉意,但一想到即将登岛一探究竟,记者心里充满了激动。
开船后,随行的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尹凌华告诉记者,别看现在的一江山岛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以往游客想要去岛上参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尹凌华说,多年来由于受到交通问题的阻碍,很多想去一江山岛上的游客都无法成行,这一情况直到2015年8月一江山岛航线开通了才得以改变。
一个半小时后,船缓缓靠在了码头,一江山岛到了。
海岛四周海水荡漾,岛上植被茂盛,当年炮火纷飞的海岛如今已是处处花繁叶茂。
记者走下船,紧靠码头的便是一江山岛战役纪念碑,整个碑体高约20米,呈三棱柱形,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与广场西部散落的嶙峋、沉默的礁石相呼应,让人感受到了当年解放军将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协同作战、一往无前的钢铁意志和胜利者的光荣。
沿着道路向岛上的山顶登去,一路上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岛上还遍布着战壕、碉堡、营房等,有的因为岁月侵蚀只剩下断壁残垣,有的还保存较为完好,这些遗址无一不向游客诉说着当年战况的惨烈。
“这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的现代战争遗址。”台州市椒江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益成说,他们对一江山岛所有的建设都是建立在遗址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的,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向游客展示一江山岛的“红色”主题。
“一江山岛的名气很大,老百姓对它的感情很深。”俞益成说,一江山岛的航线通航不久,便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甚至有游客因为无法登岛而打电话投诉。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俞益成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有4对夫妻想登岛,但因为天气原因,客船无法起航,在前后退票4次以后,终于在第五次购票后登上了一江山岛。”
站在一江山岛的高处,肉眼可以清晰看到:岛上遍布战壕和碉堡,两岸多是悬崖陡壁。据了解,岛上光碉堡就有154个,配置4层火力网,并设置了铁丝网、地雷和绊网等副防御设施,当年国民党守军声称这是一座“生物通不过的钢铁堡垒”。
小小的一江山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国民党为何在此布下重重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是怎么冲破防线取得胜利的呢?
三军战一江
别看一江山岛只是一个面积1.75平方公里的小岛,但当年国民党却视若珍宝,并对一江山岛进行了据险坚守的设防。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根据浙东沿海国民党军所占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是大陈岛,而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等情况,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再转兵攻取大陈岛,以击破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1955年1月18日,在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统一指挥下,华东军区部队发起了进攻一江山岛战役。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一举攻克了全岛。这次战役震惊了台湾国民党当局,也震惊了美国政府,从而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大陈等岛屿,浙江沿海始告全境肃清。这场战役是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的胜利,在我军现代化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战后,张爱萍在巡视经过血与火洗礼、硝烟尚未散尽的一江山岛时,当即写下了一首词,后人从词中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战火激烈程度。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需鼓簧。陡崖峭壁,钢铁堡垒,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从未被遗忘的英雄
战役结束以后,“一江”,成了光荣的名字,值得永远纪念的名字。据了解,当年参战的干部在胜利后,有6人把生下的孩子取名为“一江”。
如今,61年过去了,曾经战火纷飞的战场变成了遗址,当年的英雄大部分也已经离世,但他们的事迹却从未被人遗忘。
今年63岁的戴鉴利对一江山岛有着特殊的感情,更对那场战役有着深入的研究。刚一见面,戴鉴利便在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他保存的大量和一江山岛战役有关的书籍。
戴鉴利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江山岛战役,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和学校的同学每年都会去烈士陵园祭拜英雄。英雄的光辉形象那时就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长大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戴鉴利认识了很多参战的幸存者,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能够和自己心中的英雄面对面的交谈,听他们讲述那段残酷而又精彩的战争是很荣幸的事。”戴鉴利说,在和长时间的交往中,他对那段历史和那场战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戴鉴利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现在每年各地前来祭奠革命先烈的人络绎不绝,而当地的学校也依旧保持了每年清明节期间祭扫烈士陵园的传统。
“英雄的事迹不会被遗忘,英雄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戴鉴利说。
永不褪色的“一江山精神”
台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一江山岛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永远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英烈,1956年,在风景秀丽的海门枫山之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烈士陵园。英烈长眠在枫山之中,他们的遗像及战斗事迹被陈列在烈士纪念馆内。
3月39日下午,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的全体干部职工来到了一江山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哀乐声中,参加祭扫活动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解放一江山岛以及为解放、保卫、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光荣献身的革命烈士致哀,并向烈士墓敬献小白花。
随后,大家又来到展厅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观看展览。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渗满血迹的军装,催人泪下的家书,烈属后代真情的留言……
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军战争史上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第一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怕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色革命精神构成了一江山精神的本源。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董吕林说,这些烈士们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光荣和自豪,是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爱戴的楷模。
“一江山精神并不只是战争岁月才有的一种精神。”董吕林说,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把先辈们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怕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核潜艇
核潜艇分为攻击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为战术装备,弹道导弹核潜艇为战略装备。
中国核潜艇型号奇数为攻击核潜艇,偶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北约以中国朝代代称中国核潜艇。
a、091型攻击核潜艇(汉级)
“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 。
b、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夏级)
中国推出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092,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共4艘。
c、093型攻击核潜艇 (商级)
093攻击型核潜艇水面排水量约6000吨,采用双壳体结构,一台改进型压水堆,功率10兆瓦。该艇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25节。艇首有六个鱼雷发射管,其中四个是533毫米,用于发射鱼5改和鱼6反舰反潜两用鱼雷,两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专门发射鱼8重型反舰鱼雷和反舰鹰击83水下发射导弹。主要的是在它的指挥台围壳后,有一个导弹垂直发射舱段,可以发射远程反舰用HHN-3型反舰导弹,携载量12枚。主要的电子设备有新型主动攻击声纳,中频舰壳声纳,艇中部侦听声纳基阵,以及艇尾的拖曳阵列声纳基阵。该艇也装设了最新型的极低频通讯天线和激光卫星通信接收装置,可以在远洋深海随时与基地保持通信联系。它还使用了中国最型研制成功的核潜艇用微光夜视CCD一体不穿透壳体潜望镜。它一改中国核潜艇使用五叶螺旋桨的历史,首次应用了中国自研的核潜艇用七叶大侧斜浆,其安静性和推进效率都有明显提高。特别是中国首次在核潜艇上应用橡胶消声瓦取得成功,此举可极大地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减小敌方声纳的探测距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还在反应堆减速装置与艇的固定连接中首次使用了弹性减震装置和减震套垫,使得艇的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噪音,需通过减震装置传向艇体,大大减少了噪音辐射。该级艇主要的特点是噪音小、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生存率高、导弹射程远、高科技含量大等特点。
d、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晋级)
094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在093型的基础上放大改进而来的,它水面排水量9000吨,水上航速是 15.5节,最大水下航速是23节。它的动力系统与093相同,艇体结构是半双壳体。艇首自卫用武器和093几乎一样,也是两种鱼雷发射管。不同的是指挥台围壳后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巨浪-2’型战略弹道导弹,这是中国二次核反击力量的中坚,共16枚射程8000公里,每枚可以载分导式核弹头3-6枚,载三枚时是大当量弹头,载6枚时是相对小当量弹头。这样,每艘核潜艇就具有携载96枚核弹头的能力,可以攻击96个不同的目标,一艘就相当于092型‘夏 ’级的八艘。从整体上来看,低噪音高机动的094型潜艇可以在同样出色的093型核潜艇的伴随下,具有自由出入太平洋中心地带的可能,再配上远射程的‘巨浪-2’型导弹,完全可以覆盖地球的任何角落。
深海活动的准绳——《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和勘探规章》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月26日表决通过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简称《深海法》),这是我国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的责任,也表现了一个海洋大国的担当。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和勘探规章》一书,可谓恰逢其时。
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至今,陆续制定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内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资源的探矿和勘探规章。其间,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法律技术委员会相应地颁发了与规章相一致的若干指南。这些规章与指南是国际深海采矿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在深海“区域”内的活动实践起到规范与指导的作用,也为国际海底制度的有序发展——特别是为有关国家和组织制定相关的开发规章打下了基础。
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编辑出版的《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和勘探规章》一书,将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国际深海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和指南汇编成书。该书的出版,为读者、也为我国参与国际深海活动的组织和机构提供了全方位了解国际深海活动的途径,同时填补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活动法规方面出版物的空白。
本书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规章,包括《“区域”内多金属结合探矿和勘探规章》《“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以及《“区域”内富钴铁锰结壳探矿和勘探规章》,各项规章清晰地表述了进行勘探活动时需遵循的事宜。第二部分收录了国际海底管理局大会和理事会关于探矿和勘探规章的相关决定,内容多为规章的修订案。第三部分为国际海底管理局法律技术委员会相关指南。由《关于承包者实际和直接勘探支出报告的指南》《关于承包者评估“区域”内海洋矿物勘探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指南》和《关于承包者年度报告内容、格式的指南》组成。这3部分内容完整地囊括了“区域”内活动实践的所有要求。
作为专业性极强的图书,本书由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组织协调,由金建才、贾桂德、何宗玉3位专家编辑与校译。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还请深海勘探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专业词汇逐一把关,精心校正,力保了每个词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作为深海工作的一部工具书,它是深海活动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指导深海活动的准绳。
海岛执法知识问答:《海岛保护法》对省级海岛保护规划有什么规定?
《海岛保护法》对省级海岛保护规划有什么规定?
《海岛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沿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军事机关,依据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省域海岛保护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
沿海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海岛保护专项规划。
省域海岛保护规划和直辖市海岛保护专项规划,应当规定海岛分类保护的具体措施。
为组织中国沿海各省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国家海洋局编制印发了《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目前,已有8个沿海省依据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省、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并发布了本省的海岛保护规划。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宝库
对于600多年前、希望万邦来朝的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来说,甚至对于年代更为久远、东渡扶桑的鉴真、寻求长生不老之药的徐福来说,海洋,是他们前行道路上的一道天然险阻:大海汹涌的波涛,曾让多少人降帆止桨,望洋兴叹!
当然,就更谈不上探求滚滚波涛下的国际海底了!
和所有的认知规律一样,人类对海洋、洋底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上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们可以笑谈风浪,甚至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地球这个“小小寰球”的时候,关于海洋,和海洋巨大的水体下面的国际海底区域,有识之士早已开始了新的思索。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洋,是五洲的通道;海洋,是资源的宝库;海洋,是国家安全的前哨。
这其中,理所当然包括国际海底区域!
为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底区域做贡献,是我国大洋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
“国际海底区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区域”位于国家管辖海域以外,总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49%。因此,人们说它是地球上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最大政治地理单元。
既然“‘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那么,作为有13亿人口的海洋大国——中国,我们也就有义务进军大洋,为和平利用大洋、造福人类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同样,我们也就理所当然有权享有“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相应份额。
当然,“区域”之所以被世界各国所关注,最根本的一点还是资源。现代社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在人类把开发的眼光投向月球甚至更加遥远的太空的时候,“区域”就静静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人们又把“区域”称之为“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
“区域”有哪些资源呢?目前已经发现的资源主要有: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深海极端环境的生物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