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是浙江台州湾的一个小岛,英雄的一江山岛,因一场胜仗闻名中外。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已成为一座永恒的丰碑,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来到浙江台州,走近这座小岛,探寻那段壮怀激烈的岁月,了解那激励着一代革命先烈创造的“不畏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一江山精神”。

初登一江山岛

3月2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码头,准备乘船前往一江山岛。此时,远处的海面笼罩着一层薄雾,略带腥味的海风打在脸上,给人带来了几丝凉意,但一想到即将登岛一探究竟,记者心里充满了激动。

开船后,随行的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主任尹凌华告诉记者,别看现在的一江山岛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但是以往游客想要去岛上参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尹凌华说,多年来由于受到交通问题的阻碍,很多想去一江山岛上的游客都无法成行,这一情况直到2015年8月一江山岛航线开通了才得以改变。

一个半小时后,船缓缓靠在了码头,一江山岛到了。

海岛四周海水荡漾,岛上植被茂盛,当年炮火纷飞的海岛如今已是处处花繁叶茂。

记者走下船,紧靠码头的便是一江山岛战役纪念碑,整个碑体高约20米,呈三棱柱形,犹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与广场西部散落的嶙峋、沉默的礁石相呼应,让人感受到了当年解放军将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协同作战、一往无前的钢铁意志和胜利者的光荣。

沿着道路向岛上的山顶登去,一路上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岛上还遍布着战壕、碉堡、营房等,有的因为岁月侵蚀只剩下断壁残垣,有的还保存较为完好,这些遗址无一不向游客诉说着当年战况的惨烈。

“这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的现代战争遗址。”台州市椒江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益成说,他们对一江山岛所有的建设都是建立在遗址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的,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向游客展示一江山岛的“红色”主题。

“一江山岛的名气很大,老百姓对它的感情很深。”俞益成说,一江山岛的航线通航不久,便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甚至有游客因为无法登岛而打电话投诉。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俞益成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有4对夫妻想登岛,但因为天气原因,客船无法起航,在前后退票4次以后,终于在第五次购票后登上了一江山岛。”

站在一江山岛的高处,肉眼可以清晰看到:岛上遍布战壕和碉堡,两岸多是悬崖陡壁。据了解,岛上光碉堡就有154个,配置4层火力网,并设置了铁丝网、地雷和绊网等副防御设施,当年国民党守军声称这是一座“生物通不过的钢铁堡垒”。

小小的一江山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国民党为何在此布下重重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是怎么冲破防线取得胜利的呢?

三军战一江

别看一江山岛只是一个面积1.75平方公里的小岛,但当年国民党却视若珍宝,并对一江山岛进行了据险坚守的设防。

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根据浙东沿海国民党军所占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重点是大陈岛,而一江山岛是屏障大陈岛的前沿据点等情况,决定集中兵力,首先攻占一江山岛,再转兵攻取大陈岛,以击破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

1955年1月18日,在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统一指挥下,华东军区部队发起了进攻一江山岛战役。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一举攻克了全岛。这次战役震惊了台湾国民党当局,也震惊了美国政府,从而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大陈等岛屿,浙江沿海始告全境肃清。这场战役是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协同作战的胜利,在我军现代化作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战后,张爱萍在巡视经过血与火洗礼、硝烟尚未散尽的一江山岛时,当即写下了一首词,后人从词中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战火激烈程度。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需鼓簧。陡崖峭壁,钢铁堡垒,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从未被遗忘的英雄

战役结束以后,“一江”,成了光荣的名字,值得永远纪念的名字。据了解,当年参战的干部在胜利后,有6人把生下的孩子取名为“一江”。

如今,61年过去了,曾经战火纷飞的战场变成了遗址,当年的英雄大部分也已经离世,但他们的事迹却从未被人遗忘。

今年63岁的戴鉴利对一江山岛有着特殊的感情,更对那场战役有着深入的研究。刚一见面,戴鉴利便在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他保存的大量和一江山岛战役有关的书籍。

戴鉴利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一江山岛战役,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他和学校的同学每年都会去烈士陵园祭拜英雄。英雄的光辉形象那时就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

长大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戴鉴利认识了很多参战的幸存者,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能够和自己心中的英雄面对面的交谈,听他们讲述那段残酷而又精彩的战争是很荣幸的事。”戴鉴利说,在和长时间的交往中,他对那段历史和那场战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戴鉴利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现在每年各地前来祭奠革命先烈的人络绎不绝,而当地的学校也依旧保持了每年清明节期间祭扫烈士陵园的传统。

“英雄的事迹不会被遗忘,英雄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戴鉴利说。

永不褪色的“一江山精神”

台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一江山岛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永远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英烈,1956年,在风景秀丽的海门枫山之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烈士陵园。英烈长眠在枫山之中,他们的遗像及战斗事迹被陈列在烈士纪念馆内。

3月39日下午,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的全体干部职工来到了一江山烈士陵园祭奠先烈。

哀乐声中,参加祭扫活动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解放一江山岛以及为解放、保卫、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光荣献身的革命烈士致哀,并向烈士墓敬献小白花。

随后,大家又来到展厅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观看展览。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渗满血迹的军装,催人泪下的家书,烈属后代真情的留言……

一江山岛战役是解放军战争史上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第一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怕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色革命精神构成了一江山精神的本源。台州市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董吕林说,这些烈士们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光荣和自豪,是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和爱戴的楷模。

“一江山精神并不只是战争岁月才有的一种精神。”董吕林说,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把先辈们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怕艰险、智勇坚定、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化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