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范本
? ? ? 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港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深入探索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江苏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以下简称通州湾示范区)而言,如何在建设开发起步之初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推进城市拓展、港口建设与产业提升三者互动融合?如何发挥自身沿海沿江的优势,把握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相结合的契机,获取发展红利?如何进行产业配置,避免出现城市“空心化”?
海洋给了通州湾开发建设无限的想象空间……
以港兴城的战略选择
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在日前接受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城”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通州湾开发建设要从更高层面、更长远角度考虑。
根据规划,通州湾示范区建设将按照“东港西城中海湾”的发展格局,构建以“三位一体”为重点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同步规划建设滨海新城、大型深水海港和新兴产业,努力探索“以港兴城、以城带产、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经专家论证,通州湾示范区拥有150公里的中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近500个5万吨级~15万吨级、4个~8个30万吨级的适合不同功能需要的泊位,形成通过能力超过10亿吨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深水港群。
据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宏杰介绍,按照《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通州湾将首先启动三夹沙港区和腰沙南部港区建设,中期建设腰沙北部港区,远期开发冷家沙港区。到2020年,5万吨级~15万吨级巷道实现通航;到2030年,深水海港基本建成,20万吨级~30万吨级巷道实现通航。依托江海联动优势,最终把通州湾建成面向国际、沟通亚太的国际贸易大港。
海洋产业厚积薄发
记者在三夹沙区域建设用海项目现场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海域目前已经吹填完成,后续工程建设将陆续展开。
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通州湾示范区分局局长陶建军告诉记者:“三夹沙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面积9.83平方公里,未来这里将建起一座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深水设备等产业。”
《方案》明确,要加快构建临海临港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产业协作区和配套区,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游艇、航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休闲体验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施宏杰说:“下一步,示范区还将计划建设江苏通州湾国际海洋产业合作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推动通州湾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建成海洋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国际海洋高端制造业基地、国际海洋产品贸易与跨境电商合作基地、国际海洋现代服务业集聚合作基地、国际海洋休闲旅游度假合作基地和国际海洋文化与科技创新合作基地。”
装上“最强大脑”
如何让新城保持可持续发展?通州湾示范区的做法是打造“智慧城区”。
在通州湾围垦北区,通州湾科教城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人才培育基地,先后引进北航软件学院、天津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等十余所高校,并培养了2000余名毕业生,为港产城融合发展装上“最强大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5年,科教城已完成各类投资约10亿元,引进各类产学研项目20多个,为通州湾示范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直接对接产业发展,聚焦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海洋产业、高端装备、智慧物流四大新兴产业方向。到2020年,将建成集教育、培训、科研、产业、城市化于一体,融科研、科教、创新、创业为一身的科教新城。”施宏杰说。
“同时,通州湾示范区在开发建设中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已建和在建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中,社会投资占总投资的70%以上。一大批国际国内商业巨头纷纷登陆,促进了城市建设、港口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快速融合。”杨建忠说。
数据显示,2015年通州湾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9.21%;实际固定资产投资49.19亿元,同比增长20.1%。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示范区经济发展速度实现逆势上扬。
作为港口和城市的发展支撑,产业配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通州湾示范区良好的通道优势和土地资源为发展海洋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为全国江海联动合作和陆海统筹改革探索新路径成为示范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施宏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