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

华南沿海及南海诸岛的海洋信仰

 

一、海上诸神:南海神(洪圣公)、天后(妈祖)和伏波将军

华南沿海海洋信仰起源甚古。刘安《淮南子》云:“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劗]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早在先秦时期,生活在华南沿海的越人依海为生,善于舟楫与航海,向海洋索取在陆地上不可而得的生活资料,从事渔业、养殖、制盐、采珠等,有些还从事商业活动,走向海洋,海洋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海洋信仰随之产生。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广东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发现三处距今4000-5000年的岩画,其中几处描绘当时的船只和船上人物,与香港、台湾等地发现的史前岩画内容与风格都很相似。天才石岩画中的船长85厘米,船头细长尖翘,有一鸟头饰物;船身由两条线构成,船中竖一长竿,竿高75厘米,竿上飘一旗幡状物体;船下刻有水波纹。另有两个人与三个似船锚或弓弩的图形。大坪石岩画画面有20多个人和动物,围绕一条大船奔跑、跳跃,似乎是船只启航前的祭海场面。高栏岛宝镜湾新石器时代岩画与台湾、香港发现的一些同时代岩画风格类似,对研究南海地区古人类的海洋文明特别是海洋信仰有重要价值。